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芝麻芝麻開開門
by zhimakaimen
カテゴリ
全体
Beauty
未分類
以前の記事
2016年 08月
2016年 04月
2014年 09月
2014年 02月
2014年 01月
2012年 12月
2012年 10月
2012年 06月
2012年 05月
2012年 04月
2012年 03月
2012年 02月
2012年 01月
2011年 09月
フォロー中のブログ
水裡的月亮
メモ帳
最新のトラックバック
ライフログ
タグ
その他のジャンル
ブログパーツ
最新の記事
人生三把鑰匙
at 2016-08-30 00:41
雨花
at 2016-04-25 17:58
Fashion is eve..
at 2014-09-25 17:24
有片紙可以記心緒,足以
at 2014-02-17 18:57
讓世界充滿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之愛
at 2014-01-27 18:06
外部リンク
記事ランキング
ブログジャンル
画像一覧

分享我的學佛心得

轉自盧台長博客:http://blog.sina.com.cn/richardlujunhong

尊敬的東方台秘書處:

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學佛心得:

從2007年開始我一直失眠,每天晚上要睡著的時候就感覺有個人在無形中拽我不讓我入睡,每天的我都被失眠折磨得痛苦不堪,工作也沒有精神,身體狀況極差。到處求醫,原來以為是頸椎病拍片看了說只是生理曲度變直不能導致失眠的,看精神科醫生,他給我開了好幾百的藥還要求輸液,都不管用。又看中醫,中醫說心腎不交,脾胃不合等等又開了近千元的湯藥。回家熬藥吃藥還是不行。巨額的醫​​藥費花了可是我的病還是沒有治好。最後我真的都放棄了,感到生命是那麼不容易,為什麼我就連睡眠的權利我都無法享受,每每看到周圍的人臉色氣色很好,我羨慕的不得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和他們一樣面色紅潤,白裡透紅的。

2012年春節期間我去拜訪我的干娘,臨走的時候她送我一套台長的書(一命二運三風水)等書籍,回來後我就翻看,發現裡面說的很對,有肉體病和靈性病,醫院看的是肉體病,靈性病看不出來的。想想我的失眠真的是這樣的。於是我就和當地的師兄結緣小房子,開始設佛台,念經,念小房子。第一波21張小房子念完後,我就感覺晚上可以入睡了,但是還是睡得不好。我又抓緊時間繼續念第2波,第3波,大概在念完了3波的21張小房子後我的睡眠就完全正常了,真的很神奇,太不可思議了。折磨了我好多年的失眠竟然是小房子治好的。現在的我每天睡一覺到天亮再也不受失眠的折磨了。感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感恩大慈大悲盧軍宏師父!心靈法門真的太靈了。

我很瘦165CM 的人才剛100斤,大家看到我都說太瘦了太瘦了。我一直也想胖點。我每天祈求菩薩保佑我身體健康,可以胖起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媽媽真的是太慈悲了。我現在胖起來了,臉色也紅潤起來,以前的臉色的蠟黃色現在是白裡透紅,認識我的人看到都說變了一個人。我知道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媽媽的慈悲,是大慈大悲的盧軍宏師父的慈悲改變了我,給了我一次重新找回自我的機會!感恩! !

下面是我的三個分享:

1.每天喝大悲水,吃供果,皮膚會越來越好的。大悲水很神奇,我的父親一直有尿頻的毛病,後來我回家告訴他多喝菩薩加持過的大悲水,他堅持喝了2次多年的尿頻的毛病不見了。真的太神奇了。

2.以前的我到了冬天就是我最難過的時候凍得穿多少衣服都手腳冰涼,自從我的大悲咒加到49遍,我再也不那麼怕冷了。心經49遍,念一段時間自己的心就會自然看得開看得遠,真的太神奇。

3.放生,也很重要。剛開始修的時候我都沒有註重放生這個環節,後來參加過幾次集體放生後感覺每次放生後自己就得到很多的加持,學佛就更精進。當你把魚兒放在水里的時候的那種愉悅是任何時候都無法得到是發自內心的高興,是發自內心的慈悲。

我想告訴所有人,心靈法門真的很靈驗的,只要你堅持每天做功課,念小房子,許願,放生,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

趙女士 合十禮
# by zhimakaimen | 2012-12-11 16:51

唯一肯永遠等著我的人

母親真的老了,變得孩子般纏人,每次打電話來,總是滿懷熱忱地問:你什麼時候回家?且不說相隔一千多裏路,要轉三次車,光是工作、孩子已經讓我分身無術,哪裏還抽得出時間回家。母親的耳朵不好,我解釋了半天,她仍舊熱切地問: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幾次三番,我終於沒有了耐心,在電話裏大聲嚷嚷,她終於聽明白,默默掛了電話。隔幾天,母親又問同樣的問題,只是那語調怯怯地,沒有了底氣。像個不甘心的孩子,明知問了也是白問,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軟,沉吟了一下hairloss Surgery

母親見我沒有煩,立刻開心起來。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後院的石榴都開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來吧。我為難地說:那麼忙,怎麼能請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說:你就說媽媽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頭了!我立刻責怪她胡說,她呵呵地笑了。小時候,每逢刮風下雨,我不想去上學,便裝肚子疼,被母親識破,挨了一頓好罵。現在老了,她反而教著女兒說謊了,我又好氣又好笑。這樣的問答不停地重複著,我終於不忍心,告訴她下個月一定回去,母親竟高興得哽咽起來。

可不知怎麼了,永遠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後,到底沒能回去。電話那頭的母親,仿佛沒有力氣再說一個字,我滿懷內疚:媽,生氣了吧?母親這一回聽真了,她連忙說: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可是沒幾天,母親的電話催得越發緊了。她說,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來吃吧。我說,有什麼稀罕,這裏滿街都是,花個十元八元就能吃個夠。母親不高興了,我又耐下性子來哄她:不過,那些東西都是化肥和農藥喂大的,哪有你種的好呢。母親得意地笑起來。

星期六那天,氣溫特別高,我不敢出門,開了空調在家裏待著。孩子嚷嚷雪糕沒了,我只好下樓去買。在暑氣蒸熏的街頭,我忽然就看見了母親的身影。看樣子她剛下車,胳膊上挎著個籃子,背上背著沉甸甸的袋子,她彎著腰,左躲右閃著,怕別人碰了她的東西。在擁擠的人流裏,母親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聲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滿是熱汗的臉,四處尋找,看見我走過來,竟驚喜地說不出話來。一回到家,母親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東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裹著膠布,手背上有結了痂的血口子。母親笑著對我說:吃呀,你快吃呀,這全是我挑出來的。我這沒有出過遠門的母親,只為著我的一句話,便千裏迢迢地趕了來。她坐的是最便宜、沒有空調的客車,車上又熱又擠,但那些水靈靈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無損。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過來的,我只知道,在這世上,凡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跡。母親只住了三天,她說我太辛苦,起早貪黑地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她幹著急卻幫不上忙。

廚房設施,她一樣也不敢碰,生怕弄壞了。她自己悄悄去訂了票,又悄悄地一個人走。才回去一星期,母親又說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媽,你再耐心一些吧!第二天,我接到姨媽的電話:你媽媽病了,你快回來吧。我急得眼前發黑,淚眼婆娑地奔到車站,趕上了末班車。一路上,我心裏默默祈禱hair treatment suddenly

我希望這是母親騙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願意聽她的嘮叨,願意吃光她給我做的所有飯菜,願意經常抽空來看她。

此時,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歲也是需要母親的。車子終於到了村口,母親小跑著過來,滿臉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責怪道:你說什麼不好,說自己有病,虧你想得出!

受了責備的母親,仍然無限地歡喜,她只是想看到我。

母親樂呵呵地忙進忙出,擺了一桌子好吃的東西,等著我的誇獎。我毫不留情地批評:紅豆粥煮糊了;水煎包子的皮太厚;鹵肉味道太鹹。母親的笑容頓時變得尷尬,她無奈地搔著頭。我心裏暗暗地笑,我知道,一旦我說什麼東西好吃,母親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時候還要帶上。就這樣,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麼都瘦不下去。而且,不貶低她,我怎麼有機會占領灶臺呢?

我給母親做飯,跟她聊天,母親長時間地凝視著我,眼露無比的疼愛。

無論我說什麼,她都虔誠地半張著嘴,側著耳朵凝神地聽,就連午睡,她也坐在床邊,笑眯眯地看著我。我說:既然這麼疼我,為什麼不跟著我住呢?她說住不慣城裏。沒待幾天,我就急著要回去,母親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她說,今早已托人到城裏去買菜了,一會兒准能回來,她一定要好好給我做頓飯。縣城離這兒九十多裏路,母親要把所有她認為好吃的東西都弄回來,讓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從姨媽家回來的時候,母親精心准備的菜肴,終於端上了桌,我不禁驚異—魚鱗沒有刮淨、雞塊上是細密的雞毛、香油金針菇竟然有頭發絲。無論是葷的還是素的,都讓人無法下筷。母親年輕時那麼愛幹淨,如今老了竟邋遢得這樣。母親見我挑來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協了,送我去坐夜班車。天很黑,母親挽著我的胳膊。她說,你走不慣鄉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車,不住地囑咐東囑咐西,車子都開了,才急著下去,衣角卻被車門夾住,險些摔倒。我哽咽著,趴在車窗上大叫:媽,媽,你小心些!她沒聽清楚,邊追著車跑邊喊: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

這一回,母親仿佛滿足了,她竟沒有再催過我回家,只是不斷地對我說些開心的事:家裏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犢;明年開春,她要在院子裏種好多的花。聽著聽著,我心得到一片溫暖。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媽的電話。她說:你媽媽病了,快回來吧。我哪裏相信,我們前天才通的話,母親說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掛念。姨媽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還是回去了,並且買了一大袋母親愛吃的油糕。車到村頭的時候,我伸長脖子張望著,母親沒來接我,我心裏顫顫地就有了種不祥的預感。

姨媽告訴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就已經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詳。半年前,母親就被診斷出了癌症,只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樣樂呵呵地忙到閉上眼睛。並且把自己的後事都安排妥當了。姨媽還告訴我,母親老早就患了眼疾,看東西很費勁。我緊緊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顆心仿佛被人挖走。原來,母親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電話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幾眼,再和我多說幾句話。

原來,我挑剔著不肯下筷的飯菜,是她在視力模糊的情況下做的,我是多麼的粗心!我走的那個晚上,她一個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沒有,我永遠都無從知道了。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還快樂地告訴我,牽牛花爬滿了舊煙囪,扁豆花開得像我小時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愛,所有的溫暖,然後安靜地離開。

我知道,你是這世上唯一不會生我氣的人,唯一肯永遠等著我的人,也就是仗著這份寵愛,我才敢讓你等了那麼久。可是,母親啊,我真的有那麼忙嗎cherishh的部落格 |vianan |rainboww |ringingg |driveway |十七歲 |beer |iphone25 |愚愛
# by zhimakaimen | 2012-10-19 15:27

你在我的航程中,我在你的視線裏

上帝對於每顆心

都安排了另一顆心將他讀懂

而我就是出書屬於你的這顆心

今生我需要的不多

我只想在你愛慕的眸中幸福的航行

只想在你深情的視線裏款款的走過

夜的目光

常因對你的想起而變得柔和起來

因為你的來過

才會有了那些溫暖而明亮的日子

不說我有多麼的愛你

我將用一束溫柔而燦爛的目光

貫穿你流年的始終

無法給你永遠的守候

我只能給你一個真誠永遠的懷念

心一遍遍在夜的文字裏呼喚著你

距離你的時空卻依舊那麼的遙遠

無數個驚醒的夜夢

眼角又泛起嶄新的潮濕

用心愛過一次的人

心靈裏就會自然的為他烙下烙印

飲一杯滿月醉在心頭

卻圓不了心中的相思

抑制著那些沖上心頭的熱熱的酸楚

任由香港出版社朵朵思念化作了千行的淚痕

一直鍾愛著文字裏的芬芳

思念是一首色彩柔淡的小詩

收集了我情感中所有的歡笑和淚水

泛黃的紙箋

書寫著不離不棄的詞句

任雨聲淒淒

我獨把繾綣的情思潛藏

每個人的一生

至少應該有一次別無所求的愛

每每追憶都有一份觸手可及的暖縈繞心底

懂你將天涯的距離濃縮成咫尺

你若安然我便晴好

就讓這顆珍惜的心陪你更遠

••••••
# by zhimakaimen | 2012-06-08 17:30

千百年的等待,只為能與你邂逅 

  千百年的等待,只為今生能與你邂逅。千萬年的追憶,只為今生你回眸的一笑,不求傾城,不求傾國,只求能傾我心。
  
  偶然的相遇,喚醒我今生的夢魘。冰封的心因你而慢慢的融化,塵封的情因你而再度慢慢的燃燒。姑娘啊,你用你美麗的倩影,讓我為你陶醉,姑娘啊,你那不經意的回眸一笑,讓我為你傾盡一生的情豆,姑娘啊,你用你火熱的唇,讓我歇斯底里為你瘋狂到底。favored wood office furniture
  
  曾一起漫步小溪,也曾一起風雨共度,更曾一起愛恨纏綿。那黃昏夕陽下曾書寫了你一個又一個傾城的笑容和迷人的風姿,你如花,如詩,將你的美麗和柔波蕩盡在我的生命裏,你的愛讓我不能自拔,唯希望這份愛能天長地久,永遠不墜色。
  
  曾幻想,能有那麼的一天,能與你策馬奔騰在那浩然的大草原上,依在你的懷裏,看雄鷹搏擊長空,看蔚藍的天和綠綠的草。
  
  曾幻想,能有那麼的一天,能與你手拉著手漫步在群山楓葉裏,背靠著背,感受大自然的喜悅,觀看落葉的漫天飄舞。
  
  曾幻想,能有的那麼的一天,能與你在在江南的橋堤上,相依相靠,看漫天的星辰,任時光流逝,相守一生,白頭到老。
  
  那日一別,時光不再,你我從此天南地北,不知道你是否還是原來那美麗動人的樣子?是否還是那般的溫柔可愛?是否還是我曾經那深愛著的她?office furniture design
  
  姑娘啊,你在他鄉還好嗎?可否還會記得曾經有過我,可否還記得我給你無微不至的愛戀,可否還會時不時將我想起與思念?
  
  姑娘啊,你是否已經記不起了我,你是否已有了另一半?
  
  每每夜幕降臨,思念如潮水一半湧進我的心房,滿腦子都擠滿了你的影子,揮之不去,忘之不盡。只想說,如有來世,我絕不再錯放你的手。
# by zhimakaimen | 2012-06-01 13:32

數字出版的思考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高速發展的數字出版帶給傳統出版單位的,似乎是挑戰大於機遇。因為傳統出版的蛋糕小了,受損失的是出版社。而數位出版新市場中傳說的大蛋糕,話語權卻暫不關己。當然,如同歷史上的每一次產業革新,不論對於數字出版發展前景是樂觀還是謹慎,出版產業已經置身於一個思考轉型的階段。

事實上,出版社仍未出現大範圍的經營困難,多年的政策保護和市場回報讓出版單位仍有時間和實力去面臨這一場挑戰。大多數出版社決策者所希望的,是在傳統出版暫未完全失去前進的動力之時,能夠準確的把脈困境、開出良方,實現出版社數位出版的華麗轉身。
以下思考,只為抛磚引玉。

體制之困:帶著鐐銬跳舞豈為易事。
出版社從誕生起,更長的時間是“單位”,而非“企業”。文化體制改革雖然已有些時日,但並未真正實現市場角色的革新。有些是改制不徹底, 有些“單位”甚至仍未轉企。種種跡象表明,體制困境是數字出版轉型中最為普遍的難題之一。體制困境所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現代企業制度的諸多管理利器無法引入。比如投資人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無論上市否,改制否,國企的角色是不變的。董事長或者社長代表國家作為出資人,又同時兼為實際經營管理者,是大範圍存在的事實。雖然,我們習慣於用“國情”來解釋一些必須面對的悖論,但是,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在數字出版的新興市場上,如果不能充分發揮現代企業制度的諸多優勢,就會類似於赤膊上戰場。在全副武裝的競爭者面前,傳統出版社的劣勢也只能用“體制如此”來解釋了。

所以,如果說傳統出版在政策保護下,雖然帶著體制鐐銬,但與民營經濟的競爭仍有壁壘優勢的話,在數位出版浪潮中的新媒介新技術新市場,體制問題能有多快多好解決,數字出版轉型就多幾分成功的可能。幾點建議:其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至少在數字出版業務板塊,政企分離、事企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其二,傳統出版發展訴求不變,數位出版業務開展採用“特區”模式,專業發展,制度創新,獨立考核。

人才之困:人有我甚的難題。
套用著名電影臺詞: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在數位出版領域,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包括管理者和產品策劃人才的匱乏已是業內共識,不必贅述。我想強調的,是相對於行業內普遍性的“人才荒”,傳統出版中數位出版人才匱乏情況更為突出。

從需求角度看,數位出版是一種全新的內容生產模式,它不同于傳統出版的編審校印發流程,它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技術背景。從自有角度看,出版社大都是“文化人”,文人從商已經勉為其難,現在要進行“數位化運營”,知識跨度太大。尤其是出版社長期以來,專注於紙質書的內容出版,在數位出版領域少有注重編輯人才和編輯業務的現代化和資訊化,更別說是智慧化。再加上,在“雷射排版迎來了光與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出版社都習慣於把技術活兒外包。所以,僅僅是數位出版所要求的基本的“技術意識”和“技術能力”,都是很貧瘠的。而且,數位出版的盈利現狀,以及出版業的普遍待遇狀況,又使得出版社難以養活一支技術團隊,甚至難以招聘、留下必需的技術骨幹。

所以,數位出版轉型的人才困境,是個人有我甚的難題:自身人才儲備不足,人才引進又水土不服。建議幾點:其一,以賽代練,從小專案的實施上啟用新人,培養出版骨幹的技術創新能力,青年才俊的成熟管理能力,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的協同力。其二,以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由於出版專業性,再加上薪資、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盲目引進IT類人才,往往難以見效。不如改良人才成長土壤,建立人才發展機制,給人才成長以一到兩年的培養時間。

文化之困:本性難移的蛻變與痛苦。
原有體制下的出版人難免一身“文氣”,制度法規的革新還不是最難的,人的觀念能否轉變過來,往往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事業單位的員工一般都有些優越感,尤其是從事文化產業的人,普遍以“文化人”自居,且出版講究文化沉澱與文化傳承。而現在的互聯網企業、IT企業搞“數位出版”,工作內容是“灌水”式的,工作理念是“海量”,因此,也就有了傳統出版轉型的“文化之困”。

作為一個傳統出版人或文化人,可以憑藉個人喜好,或者僅僅考慮社會價值選擇出哪類書,只要不賠錢就行。但轉製成企業後,就要完全按照企業的運營規律來發展,要對股東負責,每個專案都必須算成本和利潤。有些人也許會覺得格調降低了,得天天為錢算計了。所以,出版社對數字出版轉型的意識覺醒和出版從業者對轉型的觀念認同是出版企業探索轉型、實踐轉型、實現轉型的原始動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出版社發展數位出版的關鍵。出版社數位化轉型的過程是堅持、堅守出版人的某些特質,同時化入商業血液的過程。

應當說,商氣和文氣,是出版社的一體兩翼。一味地“文質彬彬”,缺少商業氣息和頭腦,缺少現代企業的“狼性”,這在硝煙四起的數位出版市場是毫無競爭力的。無論你是誰,生意做得多大,不管是野蠻生長還是精緻管理,商氣和文氣的交融才能使企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樣,只有將文氣和商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互動、融合,兩種氣質並重,才能使出版社接地氣,有人氣,贏得市場。

產品之困:解構與重塑的選擇難題。
某網路流行故事:今天進入一個陌生的社區時被保安攔住,被問了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反求諸己,我想出版人對這幾個問題曾經是很確定的:我是出版人,我的產品是書報刊等,作者、編者、譯者等是我的內容源,書店、郵局、報刊亭等是我的管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字出版轉型似乎也變成了一個哲學難題。傳統的出版產業鏈被數位技術從整體上進行瞭解構,產品不再限於書報刊,它也可能是一張手機報,一個資料庫,或者是一個套裝程式、APP軟體,或者是一個基於E-ink、TFT、Mirasol技術的終端。不難看出,內容源、管道、合作者都完全換成了新面孔和新名詞。

傳統在創新中被解構,趨勢在創新中卻暫未確定,數位出版轉型面臨了選擇問題。雖說更多的產品和管道選擇,本是難得的“添翼”的機會。但困惑便恰恰隱藏在這些選擇的不確定風險中。每一個盛極一時的創新、產品、品牌都可視為趨勢,也會被擔心為“過渡產品”。每一次錯過了市場機會,都會在日後找到一件證明是“繞過了一次市場風險”。
幾點建議:其一,數位出版轉型需要產品支撐。沒有市場行為和產品的轉型只是空談。但產品研發上可採用“草船借箭”模式,即推出的產品是不完美的,但迅速更新,快速迭代,在動態發展中尋求市場機會。其二,數位出版轉型需要風險投資意識。在數位出版時代,出版業儼然要融入商業時代的大背景。眾所周知,在兼具市場想像力和不可控風險雙重特性的新興的市場上,一定是風險投資的樂園。
# by zhimakaimen | 2012-05-10 17:23